孩子被孤立和叛逆的根本原因來自父母。
孩子到底為什么會自我感覺不好?孩子進入社會后,會很難融入?是孩子太自我封閉還是太叛逆?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應該跟誰有關?孩子長大后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多,有學校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但更多的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孩子心理素質差,往往要怪父母。特殊培訓學校的教師把對其子女心理素質差負有責任的失敗父母分為以下幾類:
溺愛社會適應能力差的父母子女
還有一種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小公主”?!靶』实邸比叶紘@著這個孩子,孩子的事就是大生意。無論孩子想吃什么,想做什么,都會很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思維,父母要我怎么做,別人就得聽自己的,就會形成一種霸氣的性格。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們的自我認同會過度提高,認為別人不如自己,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會遇到很大的挫折。但在父母的過度縱容下,他們應對挫折的心理能力很低。當自我認同與現實發生沖突時,就會造成心理失衡。也許從那以后,他們的自我認同感會很低,永遠無法恢復。除此之外,他們的獨立性特別差,對他人的依賴性很大,心理年齡不成熟,社會適應能力差,很難融入社會。所以作為父母,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嚴厲的父母——太叛逆的孩子。
還有一種是親權教育。這種父母認為我是長輩,在這個家里我說了算。家教特別嚴,不允許孩子有任何反抗。每當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有沖突時,就會被父母嚴厲訓斥,不敢再反駁。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的孩子,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強化,父母永遠是對的,人際關系會有障礙,所以不敢在其他長輩面前說話,比如老師,上級??傊?,比自己大的人說話比較權威,他不會主動說話,因為他把這種內心強化泛化了,認為自己說的就是對的,自己提出來很有可能會被否定。他們都是他的父母。還有一種孩子會形成性格,就是父母的權威,但他心里永遠不會服氣。無論他的父母期望他做什么,他都會用另一種方式反抗他們。比如他的父母讓他好好學習,他卻只是逃課。鄭淼特殊培訓學校的老師警告說,更嚴重的是犯罪的可能性。他們經常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通過與父母對抗,他們釋放了內心被壓抑的能量,從而滿足了內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