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言行,對于未成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不當著孩子的面挖苦另—半,我們經常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起另—半的不好,
一、不當著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你爸爸就是一個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帶扶—下的,真是懶死了!““這輩子跟你爸沒享一天福,“你媽媽整天跟個機關槍一樣,嘮嘮叨叨的?!焙⒆拥囊话雭碜愿赣H,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于無意識地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對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必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雙方習慣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擊對方,不僅會給孩子錯誤的示范,會讓他輕易就認可了父母的“負面評價”,對父親或母親帶有偏見,還會讓孩子感到左右為難,對父母都不滿。
二、不當著孩子的面破壞規則
現在好多人都說,現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寵壞了,一點兒規矩都沒有。其實仔細想想,孩子身上出現的行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張姐,從來都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過馬路很少看紅綠燈,沒有車或是車流量少的時候,干脆直接沖過去?,F在又出了“禮讓行人”的政策,張姐更加肆無忌憚。
三、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劉繼榮說,曾經聽到兒子和同學打電話聊天:“我沒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來,人生真正苦……”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她打了個寒顫,不曉得兒子怎么會變得如此消極悲觀。
于是,她對著老公大發牢騷,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么也幫不到她。老公卻笑著說,兒子的這些壞情緒都是從她身上學來的。劉繼榮這才反應過來:兒子說的那些話,正是她的口頭禪啊!每天下班后,她都是苦著—張臉回家。天天年年,一成不變的怨婦聯播,不經意間,還把抑郁傳染給了兒子。沒有幸福感的父母,怎么會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抱怨,是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它會悄然無息地潛入你的生活,吞沒你的好心情,毀掉你的人生。偶爾抱怨,是一種情緒發泄;但無休止的抱怨,只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更消極。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面抱怨。牢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是怨天尤人。